形态描述
形态特征
多营养体期:前泳钟体细长,长10.4—12.0mm。呈五角锥形,顶部较尖,表面有5条完整纵棱,均汇合于泳钟体顶部,其中背棱特别延伸超过泳囊口,侧面观泳囊口缘有皱褶。体囊一般长条状,其长度约为泳囊长的1/2,体囊基部在泳囊口水平之下。干室极浅,口板分2叶,部分重叠(图69)。
后泳钟体:长9.0—9.3mm。有5条纵棱。泳囊顶部超过梗管,口板中间稍凹陷,左边稍大于右边。
多营养体期:前泳钟体细长,长10.4—12.0mm。呈五角锥形,顶部较尖,表面有5条完整纵棱,均汇合于泳钟体顶部,其中背棱特别延伸超过泳囊口,侧面观泳囊口缘有皱褶。体囊一般长条状,其长度约为泳囊长的1/2,体囊基部在泳囊口水平之下。干室极浅,口板分2叶,部分重叠(图69)。
后泳钟体:长9.0—9.3mm。有5条纵棱。泳囊顶部超过梗管,口板中间稍凹陷,左边稍大于右边。
生物学
生活习性 东海主要出现于黑潮深水区;南海一年四季出现在东沙、中沙和西沙群岛周围海区;大西洋比斯开湾,主要出现在200m下层,但也可及2000m水深。
国外分布
太平洋的热带赤道区水域、东部热带水域、加利福尼亚、新几内亚水域,广泛分布于大西洋,印度洋的赤道区、非洲东海岸和南海岸,地中海。
其它信息
采集地点 东海(126°00′E—26°25′N),1978年6月,高尚武等;东海(124°00′E—25°34′N),1982年12月,王克等;海南岛东南部,1960年3月,于启成等;西沙群岛的中建岛、金银岛海域,1977年5月,洪惠馨等;东沙、中沙、西沙群岛,1980年5月,陈清潮等。